一、氨气分析仪操作规范
1. 开机前准备
环境检查:确保仪器工作环境温度(-20~50℃)、湿度(<90% RH)符合要求,避免强电磁干扰或振动。
气路检查:连接采样管前确认无堵塞或泄漏,过滤器(如颗粒物、水分过滤器)清洁。
电源与预热:接通电源后预热10-30分钟(光学类仪器需更长时间稳定光源)。
2. 校准流程
零点校准:通入高纯氮气或洁净空气,调整仪器至零点(电化学传感器需在无氨环境中进行)。
量程校准:使用标准氨气(如10 ppm、50 ppm标气),按说明书调整输出信号至标称值。
校准周期:
电化学/半导体传感器:每月1次,高污染环境下每周1次。
光学传感器(NDIR/TDLAS):每3-6个月1次。
化学发光法:每次使用前校准。
3. 采样操作
采样方式:
扩散式:直接暴露于待测环境,适用于开放空间。
泵吸式:通过内置泵抽取气体,适合管道或密闭空间检测(注意流量控制在0.5-1 L/min)。
注意事项:
避免冷凝水进入传感器(加装干燥管)。
高浓度氨气(>100 ppm)检测后,需用洁净空气冲洗传感器5分钟。
4. 数据记录与传输
定期导出数据(如工业场景每1小时记录一次)。
无线传输设备需检查信号稳定性,避免数据丢失。
二、日常维护要点
1. 传感器维护
电化学传感器:
每3个月检查电解液是否干涸,及时补充或更换。
避免长期暴露于高浓度H₂S、Cl₂等干扰气体。
光学传感器:
清洁光学窗口(每月用无水乙醇擦拭,防止灰尘或油污影响透光率)。
检查激光器或红外光源寿命(通常5-8年)。
半导体传感器:
定期高温煅烧(400℃、2小时)去除表面污染物。
避免长期处于高湿度环境。
2. 气路系统维护
每周更换前置过滤器滤芯(如聚四氟乙烯膜)。
检查气泵膜片是否老化(泵吸式仪器每6个月更换一次)。
3. 电源与电池
长期不用时取出电池,防止漏液腐蚀电路。
锂电池每2年更换一次,避免电量骤降导致数据丢失。
4. 整机检查
每季度检查外壳密封性(IP防护等级),防止水汽侵入。
校准气瓶压力需≥0.2 MPa,标气有效期通常为1年。
三、常见故障及处理
故障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---|---|---|
读数漂移或零点不稳 | 传感器老化/污染 | 清洁传感器或更换新模块 |
响应时间延长 | 气路堵塞/过滤器饱和 | 清洗采样管,更换滤芯 |
无信号输出 | 电源故障/电路板损坏 | 检查电源线,返厂维修主板 |
校准失败 | 标气失效/气路泄漏 | 更换新标气,排查气路密封性 |
显示屏异常 | 温度过低/屏幕驱动故障 | 升温至0℃以上,重启或更换屏幕 |
四、安全操作注意事项
防爆要求:在易燃易爆环境(如养殖场沼气区)使用防爆型分析仪(Ex d IIB T4认证)。
个人防护:检测高浓度氨气时佩戴防毒面具(NH₃ IDLH浓度≥300 ppm)。
应急处理:仪器报警后立即启动通风系统,撤离人员至安全区域。
五、延长使用寿命的建议
避免极端条件:半导体传感器在>80% RH环境中需加装干燥管。
定期深度维护:光学仪器每年返厂进行光路校准与激光功率检测。
备用传感器:电化学传感器建议储备1-2个备用模块,减少停机时间。
六、维护记录表模板
日期 | 维护项目 | 操作内容 | 下次维护时间 | 负责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23-10-01 | 电化学传感器更换 | 更换新模块并校准 | 2024-01-01 | 张三 |
2023-10-15 | 气路过滤器清洁 | 乙醇清洗,更换滤膜 | 2023-11-15 | 李四 |
通过规范操作与系统维护,可显著提升氨气分析仪的测量精度与使用寿命,降低故障率,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